余光中:下次你路过,人间已无我
认识余光中,大概都是因为那首家喻户晓的《乡愁》。
小时候,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,我在这头,母亲在那头;
长大后,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,我在这头,新娘在那头;
后来啊,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,我在外头,母亲在里头;
而现在,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,我在这头,大陆在那头。
——《乡愁》余光中
▲余光中《乡愁》手稿
一句“我在这头,大陆在那头”的结束语曾经萦绕在无数人的心头,历史的沧桑、命运的无奈以及人世的飘零似乎都凝在这一句里。
即使现在,大家都不怎么读诗了,但是提起余光中,我们还是会想到年少时背过的这首《乡愁》,以及背后弥漫的那股深深的忧伤。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j0399eoyfbf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▲余光中亲自朗诵《乡愁》
去年12月14日,余光中病逝于高雄的医院里,享年89岁。
在我们的印象里,一直以为余光中是个台湾人,其实不是。他是1949年以后才去的台湾。
1928年,余光中出生在南京,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,此后,南京作为民国的首都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,余光中也随着家人逃难到了台湾,并在那里一直呆到抗战结束。后来又几经辗转,乘着1949年的大江大海,一路漂泊到了海峡另一边的台湾。
身世浮沉雨打萍,但在余光中的心中,故国一直令他魂牵梦萦。
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:“在海外,夜间听到蟋蟀叫,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。”
他还清晰地记得故乡祖屋的格局;记得自己幼时拾级而上游玩的地方;记得小时候见过的家乡风光。
所以读他的诗,总能读出一种古香古色的中国风,有种老派的、古典的,混着文弱和豪侠之气的家国眷恋和济世情坏。
读者君今天想要推荐给大家的,就是余光中先生的两本代表作。一本诗集《白玉苦瓜》和一本散文集《左手的缪斯》。
诗集《白玉苦瓜》+散文集《左手的缪斯》
点击图片了解详情↑↑↑
称我为“乡愁诗人”
其实是小看了我
《白玉苦瓜》
点击图片了解详情↑↑↑
编辑推荐:
这本《白玉苦瓜》是余光中先生的第十本诗集,写于他的盛年时代,写在他去香港定居之前,也是他名副其实的代表作。
我们大部分人初识先生,大概都是因为那首家喻户晓的《乡愁》,《乡愁》固然写得好,但先生自己却说过:“称我为‘乡愁诗人’,其实是小看了我。”
这话不假,就像这本《白玉苦瓜》,一共收录了59首先生的原版诗作,主题横跨乡愁、情感、人生、命运,展现出了丰富而开阔的意境。不仅主题多样,诗体也非常多样化,格律工整,语言单纯,也难怪很多都被谱成了歌。
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/皮靴踩过/马蹄踏过/重吨战车的履带压过/一丝伤痕也不曾留下
——《白玉苦瓜》
▲书中附赠乡愁主题明信片
一首《乡愁》,可能让你认识余光中,而一本《白玉苦瓜》,却能让你读懂余光中。你可以在这本书里一窥这个伟大诗人的丰富内心,他的诗歌仿佛藏着永不过时的力量,文字简略,却能直指人心。
一首诗,曾经是瓜而苦,成果之后方能甘甜。而这份甘甜,却能有幸被我们享用。
左手写诗,右手散文
《左手的缪斯》
点击图片了解详情↑↑↑
编辑推荐:
大多数人知道余光中,大概都是因为他诗人的身份。但实际上,他的散文也写得非常好。
梁实秋就曾经称赞道:“余光中右手写诗,左手写散文,成就之高,一时风头无两”。足见他的散文上的造诣和成就也是丝毫不亚于他的诗歌成就的。
这本《左手的缪斯》就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,其中的名篇《猛虎与蔷薇》曾经多次被收录在语文课本里,可以说深刻影响了几代人。
我们大多数人印象中的余光中,大概都是一个白发苍苍的、斯斯文文的老人,怀着一颗赤子之心,遥望故国,渴望有朝一日葬于长江黄河之畔。
然而这本书却是写于余光中的青少年时代,那时的他,还不是赫赫有名的乡愁诗人,而只是一个徜徉在文学世界中的文艺青年。
▲青年时代的余光中
他写莎士比亚、写梵高、写毕加索、也写胡适,沿着他的笔触,我们不仅认识了一大票文艺名人,同时也更全方位了解了余光中。
至于书名为何冠以“左手”之称,则带有很大的自谦意味了。余光中写作初期,以诗歌为主,散文算是闲情逸致的产物。
余光中说过:“我所期待的散文,应该有声、有色、有光。”他的这本散文集也全面贯彻了他的这一理念,文笔洗练洒脱、不受拘束,每一个篇章都有他独特的思索在,同时也能得以一窥他当时的生活。
余光中曾在诗作《欢呼哈雷》里写到:下次你路过,人间已无我。
仿佛一语成谶般。
如今,时间已将一代诗魂带走,然《乡愁》不朽,薪火永继,唐诗宋词、魏晋风骨也将由今人传承下去。
斯人已逝,风范长存。
本期话题
余光中的哪首诗曾打动你
✎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
-推荐阅读-
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
编辑x甜筒 本期责编x朝歌
余光中诗歌散文典藏
带你领略不一样的“乡愁诗人”
点击下图或阅读原文即可购买
↓↓↓